-
硬件平臺

- 處理器: Power PC
- 主頻: 1.2GHz,CPU核心數: 4
- 內存: 8GB
- FLASH: 1GB
-
操作系統
-
內部硬件模塊
- 采用雙路交流電源獨立供電,任一回路電源中斷不會導致裝置故障或重啟
- DC電壓: 110V或220V(-20%~+15%)
- 直流電源電壓紋波系數小于5%
- 支持采集信息的本地存儲,保存至少半年的采集信息
- 支持上傳事件信息的本地存儲,保存至少一年的上傳事件信息
- 本地日志審計記錄條數 ≥ 10000 條
-
接口規范
- 采用RJ45接口
- 不少于8個10M/100M/1000M自適應以太網電口(支持網口擴展)
- 兩個交流220V/50HZ電源插座
- 兩個電源開關
- 四個USB2.0接口
-
電氣性能
- 采用雙路直流電源獨立供電,任一回路電源中斷不會導致裝置故障或重啟
- 直流電源電壓: 支持110V或220V,允許偏差-20%~+15%
- 直流電源電壓紋波系數小于5%
- 直流電源中斷100ms,裝置工作正常,性能指標不下降
- 電源模塊失電信號有硬接點輸出
-
環境規范
- 運行溫度: -20℃~+60℃(-25℃~+70℃貯藏運輸)
- 操作濕度: 不大于85%
- 大氣壓力: 70kPa~106kPa
-
幾何及物理特性
-
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滿足以下功能:
- 支持對變電站站控層或發電廠涉網生產控制大區內的服務器、工作站、網絡設備(交換機)、安全防護設備等監測對象進行數據采集
- 支持采集服務器、工作站的用戶登錄、操作信息、運行狀態、移動存儲設備接入、網絡外聯等事件信息
- 支持采集網絡設備的用戶登錄、操作信息、配置變更信、流量信息、網口狀態信息等事件信息
- 支持采集安全防護設備的用戶登錄、配置變更、運行狀態、安全事件信息等事件信息
- 支持觸發性事件信息的采集和周期性上送的狀態類信息的采集
-
通信功能
-
與服務器、工作站設備通信: 支持采用自定義TCP協議與服務器、工作站等設備進行通信,實現對服務器、工作站等設備的信息采集與命令控制。報文格式包括報文頭、報文體和報文尾三部分。
-
與網絡設備通信:
- 支持通過SNMP協議主動從交換機獲取所需信息
- 支持通過SNMP TRAP協議被動接收交換機事件信息
- 采用SNMP、SNMP TRAP V3版本與交換機進行通信
- 支持通過日志協議采集交換機信息
-
與安全防護設備通信: 網絡安全監測裝置與安全防護設備通信應支持通過GB/T 31992協議采集安全防護設備信息
-
事件上傳通信: 采用DL/T634.5104通信協議;網絡安全管理平臺作為服務端,網絡安全監測裝置作為客戶端;采用自定義的報文類型;TCP連接建立后,首先進行基于調度數字證書的雙向身份認證,認證通過后才能進行事件上傳;只與網絡安全管理平臺建立一條TCP連接
-
服務代理通信: 采用基于TCP的自定義通信協議;網絡安全監測裝置作為服務端,網絡安全管理平臺作為客戶端;支持多個TCP連接,至少支持4個;對未配置的網絡安全管理平臺IP地址發來的TCP連接請求拒絕響應
-
性能指標
- Ⅱ型網絡安全監測裝置采集信息吞吐量 ≥ 1000條/s
- Ⅱ型網絡安全監測裝置支持監測對象數量 ≥ 100
- Ⅱ型網絡安全監測裝置內存 ≥ 4GB,存儲空間 ≥ 250GB
- 對上傳事件信息的處理時間 ≤ 500ms
- 對遠程調閱的處理時間 ≤ 500ms
- 具備9個10M/100M/1000M自適應以太網電口(支持網口擴展),采用RJ45接口
- 通過IRIG-B同步,對時精度 ≤ 1ms,通過SNTP同步,對時精度 ≤ 100ms
- 在沒有外部時鐘源校正時,24小時守時誤差不超過1s
- 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 ≥ 30000h
相關閱讀:
11月22日,山東省煙臺市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煙臺)有限公司與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共同創建的全國首個海上浮式光伏實證基地揭牌暨運營啟動儀式在煙臺舉行。該基地是煙臺市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重點支持項目,克服了風、浪、流的循環載荷和高鹽霧復雜海上工況,可對水位、結構受力、光照強度、發電量等數十項數據以及光伏平臺的發電效率、新材料防腐性、抗風浪能力等關鍵因素進行綜合論證。目前,基地首批25家企業的46個組串光伏產品已安裝到位,接通了全國首個400千瓦半潛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平臺項目和全球首個竹基復合材料海上漂浮式光伏平臺“集林一號”項目,下一步將對其深入開展實證工作。
我國是光伏發電大國,隨著陸上土地資源愈加緊缺,光伏發電從陸地延伸至海洋成為必然趨勢。搭建專業化、商業化的實證基地對海上光伏裝備性能分析與檢測、設計優化、安全性評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該實證基地的啟動運營,將為國內海上漂浮式光伏發電提供技術示范和標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