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調度數據網是電網調度自動化和管理現代化的基礎,是確保電網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的關鍵手段。作為電力系統的重要基礎設施,它在協調電力系統的發電、送電、變電、配電和用電等各個組成部分的聯合運轉,以及確保電網安全、經濟、穩定和可靠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基于對電力調度數據業務的深刻理解,光信電力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符合電網接入要求的調度數據網和安全防護解決方案。
為建立通向省地調的調度數據網絡通道,發電廠(變電站)調度自動化系統需配置兩套調度數據網絡設備,每套設備包括1臺路由器和1臺交換機。通過兩個不同路由的2個2M通道接入省調接入網和地調接入網,以滿足發電廠(變電站)與電網調度側的網絡通信需求。根據二次設備安全防護系統建設方案,發電廠(變電站)還需配置兩套二次安全防護設備,以實現調度自動化系統的二次安全防護。
在安全I區的設計中,通過在數據網地調接入網的安全I區鏈路上部署縱向加密認證裝置,即在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安全I區鏈路之間設置縱向加密認證裝置,實現地調接入網I區業務系統的縱向雙向身份認證、數據加密和訪問控制。對于安全II區的設計,同樣在數據網地調接入網的安全II區鏈路上部署縱向加密認證裝置,通過在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安全II區鏈路之間設置縱向加密認證裝置,實現地調接入網II區業務系統的縱向訪問控制。
調度數據網設備包括以下設備:
調度路由器
縱向加密認證裝置
實時數據網交換機
非實時數據網交換機
防火墻
入侵檢測裝置
網絡安全監控裝置
相關閱讀:
11月14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我國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氣田Ⅰ期開發項目成功投產,標志著我國海上深層復雜潛山油氣藏開發邁入新階段,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渤中19-6氣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區域平均水深約20米,目前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2000億立方米、探明凝析油地質儲量超2億立方米,是我國東部第一個大型、整裝的千億方大氣田。該項目主要生產設施包括新建1座中心處理平臺、3座無人井口平臺和1座天然氣處理終端,計劃投產開發井65口,高峰日產油氣超5000噸油當量。
“作為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重點項目,渤中19-6氣田的正式投產,對后續深層油田的安全高效開發具有良好的實踐意義,將為渤海油田2025年實現上產4000萬噸目標提供重要保障,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負責人介紹。
凝析氣是石油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溶解在天然氣中形成的混合物,一旦開采,又會因為外部條件改變逆凝結為輕質油,對氣田的開發生產帶來極大的挑戰。渤中19-6氣田的凝析氣埋藏在深度超5000米的潛山儲層,儲層裂縫像蜘蛛網一樣密集交織,氣藏分布廣闊但類型復雜,油氣開發面對的地層比銅金屬還要硬,設計超過6000米的超深井多達17口,井下最高溫度達到204℃。
據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技術作業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面對渤中19-6氣田的復雜地層,我們創新踐行地質工程一體化理念,堅持‘一井一策’管理模式,在渤海海域首次嘗試精細控壓技術,推進精細化鉆井,Ⅰ期開發項目總進尺超350000米,相當于鉆越近40座珠穆朗瑪峰。目前,項目提速超20%,為千億方大氣田的優質開發保駕護航。”
渤中19-6氣田Ⅰ期開發項目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安裝及生產運營,可實現超高壓循環注氣、油氣綜合處理、綠色岸電、中控遠程操控等先進功能,多項技術突破填補了國內海上油氣田開發技術空白。其中,渤中19-6電力動力平臺是我國規模最大的海上油田群岸電應用工程項目,可同時為十多個平臺提供穩定綠色動力。此外,項目65口生產井全部采用遠程智能控制,實現設備設施運行狀態實時監控、生產動態數據采集和智能分析,確保無人平臺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安全生產管控。
中國海油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是渤海灣依托渤中-墾利油田群岸電項目投產的首個千億方凝析氣田,將為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提供更穩定可靠的清潔能源供應,并有力促進中國海油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聯系人:候經理
手機:18963614580